飾演明石夕子的若尾文子成名於五十年代,是很有古典味道的「美人映画女優」,曾經演出過的名作品包括溝口健二的「祇園囃子」、小津安二郎的「浮草」、増村保造的「華岡青洲の妻」、山本薩夫的「氷点」......等。當年香港國際電影節曾經舉辦過増村保造的專題影展,筆者有機會得以欣賞了幾部若尾文子早年的黑白電影,對她年青時的迷人風采印像難忘。這部「男人之苦」拍攝於1970年,當時已經三十七歲。71年之後她沒有再參與電影演出(只演出電視劇),直到1987年才接拍市川崑的「竹取物語」,又再等18年後(2005)才出演行定勲監督,妻夫木聡和竹内結子做主角的「春の雪」,此時已經是年過七十了。
宮本信子其實只比若尾文子年輕十二年,樣子與「美人女優」無緣,說成實力派不容置疑。成名作是1967年大島渚導演的「日本春歌考」。「男はつらいよ 純情篇」只不過是第二次參與電影演出。十三年後,將近四十歲,才開始走上演藝事業的高峰,出現她首部代表作「お葬式(1984)」(港譯「葬禮」),在香港也很賣座。真正令她聲名大噪的,是「タンポポ(1986)」(港譯「蒲公英」),一部充滿拉麵學問的色香味電影。其後的「查之女(1987)」(マルサの女)形象,更深入民心。她大部份演出的電影都是由其夫伊丹十三導演,1997年伊丹先生逝世後有十年離開了影壇,直至2007年復出拍犬童一心監督的「眉山」,飾演松嶋菜々子的母親。
她們一位是天鵝,另一位是醜小鴨。至於演藝事業的顛峰期,一位是在上世紀的五十、六十年代,38歲前,芳華正茂之時;另一位則是到逹38歲後,在八十、九十年代才大放異彩,可謂大器晚成。拍攝這一集「男人之苦」之際,一位正由絢爛歸於平淡,另一位則漸露頭角,兩代交替而又匯聚在這部七十年代初的電影裡,為本片多添了一份紀念價值。


(還算是風韻猶存的若尾文子。2007年,她七十多歲還角逐日本參議院議員,如果不想破壞她風華正茂之時留在你心中的印像,請不要尋找她的近照。筆者就有點後悔了)

(宫本信子飾演的絹代初遇寅さん,這個角度還未認得她就是「查之女」)

(到片末,絹代到訪寅屋,這裡的宫本信子就很明顯看到日後她在「蒲公英」和「查之女」的影子了)
0 件のコメント:
コメントを投稿